“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勤勤懇懇干工作這么多年,沒想到被人軟磨硬泡拉下水,成為商人牟利的工具,后悔莫及……”
55歲的貴州省修文縣農業(yè)局副局長、扶貧辦副主任杜應書,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本應為鄉(xiāng)親們辦點好事實事。然而,他卻沒有經受住不法商人的“圍獵”,“心甘情愿”地“繳械投降”,將貪腐之手伸向了扶貧項目。最終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杜應書在擔任扶貧辦副主任期間,修文縣獲得省級扶貧資金400萬元,用于實施益母草種植項目,其中80萬元為基礎設施建設費,320萬元為1.6萬畝種植益母草項目扶貧補助資金??h扶貧辦對該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領取這筆專項扶貧資金。
項目實施過程中,宣和公司采取少種多報的方式套取項目資金。為了通過驗收,獲取利益,宣和公司把目標鎖定在時任修文縣扶貧辦副主任杜應書的身上。
打著“匯報工作”的名義,宣和公司法人王利平隔三岔五就到扶貧辦找杜應書,有時下班了仍“賴”在辦公室“交流討論”種植技術。有時,杜應書還掏錢請王利平在路邊小店一起吃飯。周末休息時間,王利平又頻繁約杜應書到扶貧點“檢查工作”。
杜應書和王利平接觸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從聯(lián)系工作到私人宴請,王利平軟磨硬泡,最終將“紅包”塞進了杜應書的腰包。
“王利平第一次送錢給我,是在他的豐田車上,像個老朋友一樣遞過一個紙袋。‘一點小意思,拿去解決燃眉之急’。因為他知道,那段時間我家里有點事情,急需要一筆錢。接過紙袋,我心里七上八下地很不平靜,回到家里,我才打開袋子數(shù)錢……”杜應書說道。“和王利平接觸時候覺得他很熱心,現(xiàn)在看來,這些都是他一步步接近我的手段。”
在王利平“糖衣炮彈”的“圍獵”下,杜應書忘記了共產黨人遵規(guī)守紀的底線,忘記了為鄉(xiāng)里百姓服務的初衷。
“第一次送錢,杜應書沒有拒絕,于是我大膽提出按照扶貧款的金額,提給他一定比例的感謝費,目的是讓他多幫助我們拿項目。”王利平說。
此后,王利平先后六次向杜應書送去人民幣共計15萬元。杜應書在益母草項目實施、驗收過程中放松監(jiān)管,導致宣和公司先后虛報9706.5畝種植面積,造成專項資金損失209.52萬元。
底線一旦突破,就會像打開缺口的堤壩一樣,泛濫成災。此后,杜應書貪欲不斷膨脹,對送禮辦事的人來者不拒。甚至,每當逢年過節(jié)時若沒有服務對象的“表示”,他還會感到心里不高興。
紀律面前,任何人不能心存僥幸。2017年4月,杜應書因嚴重違紀被立案審查,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執(zhí)紀者說】
杜應書一步步被商人“圍獵”的典型案例,教訓十分深刻。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黨員領導干部要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特別要防止自己被利益集團“圍獵”,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共同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