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莫讓審核簽字成“層層甩鍋”

來源:張家界廉政網 作者:王彪 編輯:張交通 2019-06-03 17:03:32
 

  上海市金山區(qū)一村民吳某某,因岳父家及自家購買的宅基地房屋動遷,分別于2005年、2015年兩次獲得拆遷補償安置。根據相關政策規(guī)定,已經享受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不予再安置,吳某某戶卻在村鎮(zhèn)干部四層審核下能享有特權……(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 2019年5月29日)

  該案例中本是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責任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卻因責任人個個不作為、不負責、不擔當,層層審核成了“層層甩鍋”,造成國家財產損失。吳某某戶第二次辦理安置手續(xù)時,四層審核把關“一問了之”,形同虛設,糾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不愿鉆研,滋生“躲”的心理,不會為;二是不敢擔當、不敢擔責,怕當“替罪羊”,產生“怕”的心理,不敢為;三是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抱持“混”的心態(tài),不愿為。這些都是典型的懶政怠政行為,對工作不負責任。

  作為聯(lián)系群眾的最基層干部不深入一線,不進行實地考察,把審核把關簽字視同于“練書法”,把自己的大名和“同意”二字大筆一揮就完事。殊不知,揮去的還有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殷切期待。東漢班固《漢書·朱云傳》記載:“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以尸位素餐來比喻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其現(xiàn)實表現(xiàn)即“做官不為”,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就是“喝茶、看報紙”。 “做官不為”,直接導致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效率低下,損害黨員干部形象,影響黨委政府公信力。最終民情不明、民情不查,高高在上,喪失了群眾基礎。此風不除,事業(yè)發(fā)展就得不到保障。

  再小的基層也是國家的枝枝葉葉,形式主義問題不能“藏在深閨無人知”,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反對形式主義,要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改進學風文風會風,改進工作作風”。作為黨員干部,應心懷責任、敢于擔當。如果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還怎配做人民公仆?必須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嚴格執(zhí)行行政問責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嚴肅處理那些不敢擔當導致整治“空轉”的干部,讓無為者失位。更要以制度為干事者撐腰,讓有為者有位,推動形成嚴的風氣、實的干勁,煥發(fā)各級干部敢擔當的精氣神。

  此外,還要有給自己“開刀手術去根”的勇氣,治好邁不開的腿、沉不下去的心,從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義病根。到群眾中去,把心貼近人民,把人民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同時,監(jiān)督的養(yǎng)分也要實現(xiàn)實實在在的在末端輸送,尤其注重盯緊基層敏感事務、人情敏感時段,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tài)。

  惟有如此,才能杜絕審核把關“層層甩鍋”現(xiàn)象。(慈利縣紀委監(jiān)委 王彪)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