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扶貧路上】山溝溝里特殊的 “補習班”

來源:張家界廉政網 作者:慈利縣紀委監(jiān)委 庹星 編輯:張交通 2019-08-28 16:31:09
 

  上午9時,在大山環(huán)繞的慈利縣溪口鎮(zhèn)云巖村村部,一陣陣整齊清脆的讀書聲入耳,這是慈利縣紀委監(jiān)委為村里娃娃開設的“補習班”正在開課。

  首都少年與山里娃娃“結對子”

  循聲尋去,在村部二樓的大會議室里,整整齊齊坐著31名學生,一張可移動的大黑板前,一位學生模樣的“小老師”手持書本,一邊細細板書,一邊認真地教學生們讀英語。

  這是一個特殊的“補習班”,模樣稚嫩的“小老師”叫曹一諾,是來自北京市101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與她一同前來的還有三位同校小伙伴。班上的學生最小的剛上一年級,最大的是與“小老師”們年齡相仿的高中生。

  溪口鎮(zhèn)云巖村是慈利縣紀委監(jiān)委的結對幫扶和駐村幫扶村,除了大力扶助村民發(fā)展產業(yè),增收集體經濟,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一直是縣紀委關心的大問題。云巖村地處深山,距離縣城遠,留守兒童多,一到放暑假,忙于生計的家長無暇看管的孩子們就成了“野鴨子”,縣紀委駐村工作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17年暑假,通過多方聯(lián)系,縣紀委為云巖村的山里娃娃與遠在北京的首都少年牽線搭橋,結上了教育扶貧對子,這個特殊的“補習班”一辦就辦了3年。

  開了眼界就有了夢想

  山里人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孩子們幾乎從未走出過大山。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開闊視野、培養(yǎng)自信心、激發(fā)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是慈利縣紀委監(jiān)委交給曹一諾和同行“小老師”的首要光榮任務。

  “孩子們很單純、特天真”,曹一諾回憶道,當時剛來村里,他們做了一個調查,問到哪些孩子想上大學,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臺下舉手的孩子竟寥寥無幾。“有的孩子說長大了就去省城打工,有的一臉迷茫,并未想過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孩子們的反應讓“小老師”們感到特心酸。

  經過商議,“小老師”們特意開了一堂“人生啟蒙”課,為山里的孩子講述外面精彩的世界,分享自己在大都市的所見所聞所感,講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孩子的口吻講職業(yè)規(guī)劃……幾堂特殊的課講下來,神秘又陌生的世界激發(fā)了山里娃們的渴望,他們有了明顯的變化,在之后的課堂里,孩子們聽課認真多了,筆記也記得勤了,課后還會纏著“小老師”問問題,學習的勁頭提高了不少,前來村部上課的學生也一年比一年多了。

  四位“小老師”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年齡層精心策劃課堂,每天上午帶領學生們學習不同科目的文化課,下午打打籃球、做些益智游戲,進行集體活動,一天的課程安排得豐富多彩、滿滿當當。從最初的膽怯羞澀、不敢主動與生人交流到現(xiàn)在的落落大方,從“沒想過上大學”到“想走出大山看看”,山里娃娃悄悄發(fā)生了許多改變。

  來自遙遠首都的“小老師”們猶如一串七彩燈,給山里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斑斕的色彩,激勵他們勇敢種下夢想的種子。

  “我要向他們學習”

  三年不間斷的“補習班”讓山里娃娃豐富了假期生活,學到了更多知識,也讓他們與“小老師”們結下深厚情誼。課堂上,他們是“師生”,課后,熱情好客的山里娃會邀請“小老師”們去自己家吃飯,帶領他們爬爬山,感受山間風光。

  “哥哥姐姐很厲害,我要向他們學習。”來自溪口鎮(zhèn)小學二年級的陳同學這樣說道。

  就讀于慈利三中的朱同學即將上高二,他已經連續(xù)上了三年的“補習班”,面對與自己一般大的“小老師”,他感觸頗深,“他們雖然和我差不多大,但知識面廣得多,帶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我對大山外也有了更多的向往,這三年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感覺蠻有意義的,所以每年我都會來。”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幫助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特殊的“補習班”成了村里人人夸贊的風景線。“這是縣紀委和村里辦的好事咧,我孫兒一放假了就貪玩,有了學習班,家里不用操心了,還能免費學到知識”,提起村部這幾年年年都舉辦的“補習班”,村民朱奶奶忙不迭豎起了大拇指。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