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 一根南瓜藤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作者:龔國倞 田紅春 編輯:謝航 2024-08-30 10:19:05
 

湖南省慈利縣是革命老區(qū),是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軍在這里曾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鐫刻著一段可歌可泣的紅色記憶。其中,已故老紅軍張勝明與一根南瓜藤的故事在當?shù)貜V為流傳。

1929年7月的一個傍晚,慈利縣汨湖鄉(xiāng)孫家溝(今屬桑植縣),11歲的張勝明正在自家菜地除草。此時,一支數(shù)百人的隊伍從他身旁快速開過。戰(zhàn)士們身背槍械或手持梭鏢,頭戴綴有紅色五角星的帽子,軍裝雖舊卻整潔,個個精神抖擻。

突然,隊伍中的一匹大白馬掙脫韁繩,闖進菜地,銜起一根南瓜藤大嚼起來。一位年輕戰(zhàn)士迅速跑來,敏捷地勒住馬,向張勝明連連致歉,同時掏出一塊銀元塞到他手里作為賠償。張勝明趕忙推辭,年輕戰(zhàn)士卻說:“紅軍不能違反紀律,損害群眾利益?!彪S后,戰(zhàn)士牽著馬揮手離去。

他們就是傳說中為窮人做主的紅軍?

晚上,張勝明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父親,并把銀元交給他。父親捧著銀元,激動地說:“頭上戴有紅五星帽子,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的隊伍,這就是替咱老百姓打天下的紅軍?!备赣H又說,今天若遇到土匪,不僅不會賠償,說不準還會闖到家里洗劫一空。

眼下正值青黃不接,一家人便開始討論如何處置這塊銀元。張勝明的哥哥說,家里快揭不開鍋了,不如用這塊銀元換些糧食回來,渡過難關。父親和張勝明堅決反對,稱餓死也不能用紅軍的錢,等紅軍再來時一定要歸還。張勝明在床腳下挖了個小洞,將銀元藏好。

轉眼到了1933年冬天。張勝明得知紅軍在附近活動的消息,心中頓時燃起一團火焰。他挖出銀元,前去尋找紅軍。他翻過幾座大山,在一座古廟中,見到了紅二軍團6師16團連指導員曾祥煌。張勝明開口就說自己要當紅軍,然后將攜帶的銀元交給曾指導員,講述了一根南瓜藤的故事,還滿懷期待地說想見見當年給他銀元的戰(zhàn)士。曾指導員眼中閃過一絲哀傷,告訴張勝明,當時自己也在這支隊伍中,送銀元的戰(zhàn)士叫王意春,一年前已壯烈犧牲。張勝明聽后滿是悲憤,暗暗發(fā)誓要替他報仇。曾指導員語重心長地教導他,參加革命是為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并讓他回家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參加紅軍。

張勝明回家將此事告訴父親。父親雖有不舍,但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還是同意了。一根南瓜藤的故事在當?shù)匮杆賯鏖_,百姓對紅軍更加愛戴,掀起了擴紅擁軍的熱潮。

張勝明參加紅軍后歷經戰(zhàn)火淬煉,在槍林彈雨中迅速成長。1935年,他參加長征。后又參加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張勝明生前回憶并記錄下這段往事,為后人留下永久的記憶。

一根南瓜藤看似普通,卻連接起紅軍與群眾的深厚情誼。它見證了一名少年在革命斗爭中的成長,也彰顯了黨領導的軍隊嚴守紀律、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的優(yōu)良作風。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