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家風?傳承】(十四)李富春、蔡暢夫婦:不給子孫留財產(chǎn)

來源:三湘風紀網(wǎng) 作者:呂悅 編輯:張交通 2016-08-11 09:51:48
 

  

 

  李富春,湖南長沙人,1920年留學法國,中國共產(chǎn)黨旅歐支部最早的黨員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主管國民經(jīng)濟的重要領(lǐng)導人, 曾任國務(wù)院副總理。

  

 

  蔡暢,原名成熙,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zhèn)人,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卓越領(lǐng)袖和國際進步婦女運動的著名活動家。

  

 

  2000年5月22日,國家郵政局發(fā)行的“革命終身伴侶百年誕辰”郵票(一套一枚)。

  李富春和蔡暢夫婦,在半個多世紀的相伴生活里,不僅在各自的事業(yè)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時也成就了中國革命史上一段浪漫的“紅色戀情”。

  蔡暢和李富春是在一系列革命活動中相互了解和相愛的。

  1923年,兩人在法國結(jié)成了革命伴侶。 1925年8月,李富春和蔡暢從莫斯科回國,投身于國內(nèi)的革命斗爭。

  他們一起同國民黨左派合作參加國民革命;一起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堅持秘密斗爭;一起建設(shè)革命根據(jù)地;一起爬雪山,過草地,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起抗擊日本侵略者;一起開辟東北解放區(qū);一起迎來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他們并肩相伴,度過了戎馬倥傯的前半生。

  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日子里,李富春和蔡暢沒有固定的家,他們唯一的女兒開始是由蔡暢的母親撫養(yǎng),后來又由黨組織送到蘇聯(lián)去學習。

  夫妻倆也是時合時分,各自隨工作單位行動。在分別的時候,他們都把一顆心撲在事業(yè)上,置個人情感于度外;到會面時,就像重新開始一次愛情,互相更加依戀。所以到了兩鬢斑白的時候,他們之間的愛情依然煥發(fā)著青春的光彩。

  1949年舉行第一次全國政協(xié)會議時,國民黨元老之一柳亞子與李富春、蔡暢在北平重逢。柳亞子先生感慨萬千,當即賦詩一首《贈李富春蔡暢同志》:

  革命夫妻有幾人.

  當時蔡向各成仁。

  和森流血警予死,

  浩氣巍然并世尊。

  死生流轉(zhuǎn)各天涯,

  今日新都莫眾嘩。

  記取鐵肩擔道義,

  雙飛李蔡兩名家。

  這首詩既緬懷了死難的先烈,又贊頌了生者的功德。

  新中國成立后,李富春和蔡暢都身居高位。但是,他們?nèi)员3种锩吆腿嗣窆偷谋旧^續(xù)為建設(shè)新中國而不懈地奮斗。李富春主管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shè),蔡暢領(lǐng)導全國的婦女工作。兩人互相支持,在新形勢下,不斷共同學習,研究新的問題。

  在生活上,李富春和蔡暢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們到了50歲才有一個固定的家。開始,住在北京什坊院,離供應(yīng)點較遠,公家給他們配備了一輛供采購用的汽車。李富春覺得這輛車利用率不高,放著浪費,蔡暢就尊重李富春的意見,同負責采購的同志商量,說:“目前我們國家還很困難,把這輛汽車省下來交給公家就可以多派點用場,你辛苦一點,騎自行車買菜好不好啊?”年輕人一點就透,馬上就領(lǐng)悟到了兩位首長的公心,當即同意。汽車上交后,遇到刮風下雨,蔡暢總是叮囑那位年輕同志乘公共汽車、帶雨具。小伙子感動地說:“兩位首長總像對我過意不去似的,其實,他們也是為了國家,我根本沒有意見。”

  平時,李富春和蔡暢餐飲很簡單,吃米飯時兩個人一葷一素一湯,再加一小碟兩人都愛吃的辣椒,就心滿意足了。蔡暢雖然身居要職,但回到家就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賢妻,十分關(guān)心丈夫的飲食起居。李富春吃飯非常快,幾口就扒完了,而且只是在跟前的碟子里挾菜,遠一點他就不伸手了。為此,蔡暢經(jīng)常移動碟子。工作人員常常開玩笑地說蔡暢吃飯好像是在下棋。

  李特特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但蔡暢從不嬌慣她,而是要求女兒自力更生,不依賴父母。有一年李特特到北京市郊區(qū)農(nóng)村勞動。天冷了,蔡暢請警衛(wèi)員給女兒送一床棉絮,警衛(wèi)員便讓司機開車把他送到郊區(qū)。回來后,蔡暢批評說:“你們開車去,招搖過市,影響多不好。我們的孩子那么特殊,群眾會怎么想?”從那以后,工作人員再也沒有對他們的子女特殊照顧了。

  蔡暢特別疼愛大孫子李勇。李勇聽從爺爺奶奶教誨,許多事情上都表現(xiàn)得獨立、公私分明。他一上小學就自己洗衣服,從不用汽車接送。有時,他回來故意念叨誰誰上學家里用汽車接送了,蔡暢就耐心地講:“汽車是爺爺奶奶工作用的,不能辦私事,更不能接送孩子。”孩子聽了心悅誠服。

  李富春和蔡暢外出開會、接待外賓,穿著都十分整潔合體,特別是蔡暢更是著裝入時,風度高雅。不過,那都是工作服。在家里,她和李富春同當時的許多普通人一樣,穿打補丁的褲子、襪子。負責照料她們生活的陳嫂對此最知情。陳嫂說:“蔡大姐愛整潔,她穿上帶補丁的衣服,也透著考究、利落。”

  “文革”期間,李富春被“四人幫”一伙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將,蔡暢也受了牽連。為什么國家會變成這樣?這問題一直與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信念斗爭著,煎熬著他們的身心。他們唯一的支柱就是相伴在一起,共同度過這艱難的歷史考驗。1973年,李富春和蔡暢在困境中度過了他們的“金婚”。

  1975年初,李富春積勞成疾,病危住院。53年相濡以沫的生活,伴隨著忠誠信仰的堅貞愛情,就此凝固……

  李富春病逝后,蔡暢把老兩口長期節(jié)省下來的十萬元人民幣拿出來,連同利息,一并交了特別黨費。秘書猶豫地問她:“大姐,要不要給你的孫子們留下一點?”蔡暢果斷地說:“不,這錢是黨和人民給我們的。富春去世了,我們應(yīng)當把它交還給黨和人民。孩子們要靠他們自己去勞動。”

  蔡暢用行動表達了對黨和人民的愛,也表達了對李富春的珍重之情。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