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回到了八大公山。和初到八大公山時一樣的是路邊的風景,不同的是看到這些風景的心情,他們揉進去了我太多的回憶。
我是跟著縣委組織部下鄉(xiāng)去考察的。一路上,還是曲曲折折的山間公路。走到筆架山時,我不由得將頭伸出窗外,感受半山腰的新鮮氣息。那段從崖壁上切出來的公路,許是山體受了傷,似乎依舊對來往的車輛不大歡迎。
我在記憶庫里搜索著關于這段路的點滴。兩年前的冬天,很冷,我坐在班車上,哈出的氣能模糊了窗外的人影。他們在修護欄,天寒地凍的,卻衣衫單薄,留下了太多勞動的痕跡,似乎這天氣跟他們毫不相關是的。猴子洞修小拱橋那會兒,走在這段路上,聽到的大多是外地口音。在他們默默的工作中,我總能聽到一種聲音,那是另外一頭家人的期盼。
在冬天,像這樣高海拔的地方最容易大雪封山,我們鎮(zhèn)里的干部總害怕無法回家過年。幸運的是,有無數(shù)的人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默默奉獻著,災害天氣再也攔不住想要歸家的異客,也攔不住遠在異鄉(xiāng)的歸客。
從一個拐到另一個拐,走了一次又一次,也不十分清楚到底走了多少個拐,反正這路有盡頭,有盼頭。一個一個地征服、跨越,用時間去等待,該來的總會來。
來到平坦的公路上,許多人都忍不住感嘆,“唉,這是鄉(xiāng)間最直的公路!”此時,故地重游,我已沒了當時的激情,而是想起記憶深處的一個場景。
到了人大換屆選舉的時候了,這條公路的兩旁,是我的工作地。人大代表為人民,為了讓人大代表從人民中間產生,我和同事提著票箱走門串戶,一一介紹村里的鄉(xiāng)人大代表候選人,然后指導他們如何填寫,待他們密密填好投進票箱,我們又走向另一戶人家。
景還是一樣的景,那些田埂,我們曾走過,那些人家,我們曾認真拜訪過,那些樹木、炊煙,我們曾注視過?;蛐略鰩讞澐课?,或油亮了幾條新路,或新植了幾畝新茶,也一起跑進我的記憶里去了。那些我留下的腳印,已經覆蓋很多很多別人的腳印了吧!仿佛一切依舊,又總有一種物是人非的落寞感。
下車時,心里些許忐忑。半年前離開這兒的時候,還是春天,一轉眼就深秋了。半年的時間,仿佛可以一成不變,也可以千變萬化。那些和我一起奮戰(zhàn)過的可愛的人兒現(xiàn)在都如何呢?
來到會議室,我甚至有點局促,眼睛想去看看他們,又不敢放肆,這次以不同的身份出現(xiàn)他們可會見外?點頭示意過后,我感受到了一種熟悉的陌生人的味道。
談話間,鎮(zhèn)里的領導說起鎮(zhèn)上的年輕人,不僅數(shù)量可觀,而且個個都充滿活力。聽到這,我真心為鎮(zhèn)里高興,也為這些優(yōu)秀的“苗子”高興。在這偏遠鄉(xiāng)鎮(zhèn)“墩苗”的期間,這些年輕人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這里,他們定也會收獲八大公山這個美麗的地方給予的饋贈。(桑植縣紀委監(jiān)委向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