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莫讓“微腐敗”變成“大禍害”

來源:三湘風紀網 作者:趙婷 編輯:謝航 2020-05-21 17:29:31
 

近日,湖南省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自上而下紛紛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走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著重了解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特別是“微腐敗”問題線索。同時,省紀委監(jiān)委向全省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發(fā)出《關于加大扶貧領域“微腐敗”問題治理力度的通知》,聚焦扶貧領域“微腐敗”多發(fā)易發(fā)問題。(來源:三湘風紀網)

緣何“微腐敗”會引起全省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高度重視?只因越是到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時期,“微腐敗”就越有可能釀成“大禍害”,一旦沒有引起重視,及有可能波及整個脫貧攻堅大局。一方面“微腐敗”腐蝕的是群眾對干部的信任?!拔⒏瘮 焙喍灾褪恰叭罕娚磉叺母瘮 ?,群眾往往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共產黨從始至終都是在人民當中生根開花,群眾的信任比金子還寶貴。為了幫助群眾擺脫貧困,無數干部舍小家為大家,不能讓這一兩?!袄鲜笫骸逼茐牧苏麄€干部隊伍的形象。另一方面“微腐敗”降低了群眾生活的幸福感。脫貧攻堅本質上是為了提升群眾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各級干部通過多項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可若時時有“蒼蠅”在群眾耳旁、身邊嗡嗡響,那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仍舊會大打折扣。因此,越到脫貧攻堅的關鍵期、決戰(zhàn)期,越要警惕和治理好“微腐敗”問題。

“微腐敗”治而不絕,甚至在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多發(fā)易發(fā),最根本的客觀原因便是“微腐敗”的隱蔽性強,形式多樣,難以被發(fā)現和監(jiān)管。同時,其也有深刻的主觀原因,那便是部分領導干部思想上出現了偏差,總是認為“貪一點兒”沒有問題,將“微”約等于“無”,將手伸向了群眾的“奶酪”。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因此,越是對群眾身邊的權力,越要保持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壓態(tài)勢,既要暢通拓寬“微腐敗”反饋渠道,又要深化懲治“微腐敗”的長效機制,防治結合,有效阻斷“微腐敗”發(fā)生,最大限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拓寬“微腐敗”的發(fā)現路徑就要讓群眾“開口說話”。對于“微腐敗”,群眾最有發(fā)言權,因為其是“微腐敗”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必須暢通群眾反饋“微腐敗”問題的渠道,既要熱情接待群眾來反映問題,也要主動走到群眾身邊去發(fā)現問題。此次全省各級紀檢監(jiān)察干部下沉一線,走村入戶,就是走到群眾身邊,面對面傾聽群眾反映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應通過其他方式拓寬“微腐敗”問題發(fā)現途徑,充分利用“互聯網+”,讓群眾監(jiān)督真正充分發(fā)揮作用。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一旦發(fā)現“微腐敗”問題,就務必要充分用好“問責利器”,對“微腐敗”案件,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追究直接人員的責任,并依據規(guī)定“一崗雙責”,對有關領導進行問責,起到“殺一儆百”的震懾作用,讓其“不敢伸手”。同時,也要避免“一陣風”式督查問責,要用長效機制預防扶貧領域的“微腐敗”,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越是到脫貧攻堅后期,我們的黨員干部越要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堅定人民立場,走好人民路線,護好人民群眾的一針一線。(永定區(qū)紀委監(jiān)委 趙婷)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