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我的一次……】我的一次“走讀式”談話

來源:張家界廉政網(wǎng) 作者:李銳 編輯:謝航 2020-07-14 19:46:13
 

“你真厲害,竟然走了那么多步,都跑哪里去了???”2019年6月25日晚上,同事饒有興趣的問我。我才發(fā)現(xiàn)那天微信運動我排名第一,30000多步的記錄赫然在目。這些步數(shù)的由來得從一封舉報信說起。

那是2019年5月,有群眾反映八大公山鎮(zhèn)鳳凰山村退耕還林補助發(fā)放不到位。鎮(zhèn)紀委收到舉報后立即成立了核查組。通過走訪、談話,掌握了大部分情況。

6月下旬,就在調(diào)查快接近尾聲時,不料卻遇上鳳凰山村道路加寬硬化,車輛2個月內(nèi)不能通行。雖然車輛不能通行了,但也不是我們停下腳步的理由。并且八大公山鎮(zhèn)山大人稀,實施的退耕還林面積多,農(nóng)戶少則十幾畝,多則上百畝,都是千元以上的補助,群眾都期望盡快拿到錢。

6月25日早上9點,我和鎮(zhèn)紀委副書記肖道國做好了“硬走”的準備,帶上筆記本電腦和便攜式打印機前往鳳凰山村調(diào)查取證。

鳳凰山村距八大公山鎮(zhèn)政府27公里,全線都是曲折的山路,駕車需要1個小時,沿途經(jīng)過八大公山村。上午9點30分,我們到達了八大公山村與鳳凰山村交界的漂巖河,這里離鳳凰山村部還有11公里,車輛已經(jīng)無法通行。一眼望去,離原公路2-3米高的地方,兩臺挖機正在山體上將泥土往旁邊挖開。

換上膠靴,我背著設(shè)備,副書記提著資料。走到近前,才發(fā)現(xiàn)這2-3米的高度,人根本無法上去。與施工人員溝通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我可以用挖機幫你們上去,但這里到村部還有好遠的路要走,你們可要想清楚”。我們是有備而來,自然不會折返。于是小心翼翼地站到挖斗里,由挖斗“提”到了上面。第一次坐這玩意,感到新鮮的同時,更多的是擔心安全,但最重要的是覺得冒這個險值得。

到了上面的路上,懸在嗓子眼的心才放了回去。上面的“路”其實就是高低不平的黃泥。就是穿著膠靴,也只能在挖機履帶碾過的地方落腳。加上鳳凰山村地勢比較高,海拔1000多米,在鎮(zhèn)政府出門時的陰天到這里已經(jīng)變成了毛毛雨。而窄窄的履帶痕跡也容不下兩人并行。于是紀檢副書記撐著傘走在前面,我緊跟在后,高一腳低一腳的前行。

步行30分鐘、1小時、2小時,雖然中途進行了休息,但膠靴粘著黃泥還是越走越重,背著的設(shè)備也好像在不斷變重,背上和額頭全是汗,油膩膩的,渾身不舒服,讓人難受得連話都不想說。我們確實低估了這30分鐘的車程,在這種環(huán)境下步行的難度。還好我比較年青,體力上能支撐,可苦了老紀檢干部,他54歲了,還和我一起“徒步”。雖然他沒有一句怨言,但我知道他肯定很累,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足足走了2小時30分,到中午12點,我們才到鳳凰山村部。當事人已在村部等著,看到我們竟然也露出了敬佩的表情。稍作休息,我們就開始談話。到下午3點,終于完成了和兩位關(guān)鍵當事人的談話,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證據(jù)。副書記和我都感到很高興,這種喜悅暫時將我們來時路途的辛苦沖淡,我們不由的四目相視,會心一笑。

回去的路,亦如來時。直到下午6點30分,我們才回到鎮(zhèn)政府。這次談話,我們步行了5個小時,走了30000多步,路程22公里。雖然滿身疲憊,但我們大有收獲,事情的原委已經(jīng)查清,群眾反映的問題屬實,相關(guān)人員違反群眾紀律,根據(jù)事實情節(jié),核查組建議黨紀立案審查。

路雖難,行必至。后來,鎮(zhèn)紀委繼續(xù)在這條路上完成這個案件的辦理,最終給予1人黨內(nèi)嚴重警告處分,2人黨內(nèi)警告處分,追回群眾資金28250元。“感謝你們幫忙把錢追回來,謝謝你們!”鳳凰山村群眾充滿感激。而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群眾,這不過就是我們紀檢人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桑植縣八大公山鎮(zhèn)紀委紀檢專干 李銳)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