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天價紅糖”折射權力“無序增值”

來源:張家界廉政網(wǎng) 作者:周俏麗 編輯:謝航 2020-12-11 17:17:58
 

一包紅糖抵120萬元債務,天下竟有這樣的“好事”?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報道的浙江省衢州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原副局長朱法銀違紀違法案,給出了答案。原來,這包遠遠超出市場預期的紅糖,是因為有還債人手握的權力“背書”。經(jīng)查,朱法銀利用經(jīng)辦稅務稽查等職務便利,多次向服務對象受賄索賄,最終被繩之以法,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權力一旦“脫韁”,影響力的“野馬”就會肆無忌憚地“狂奔”。梳理報道發(fā)現(xiàn), 朱法銀在擔任衢州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副局長后,便開動起了“投資發(fā)財”的歪腦筋。他通過親戚朋友低息借款籌集資金,然后再以高息放貸給管理服務對象,賺取中間高額差價。資產(chǎn)的急劇膨脹,沖昏了朱法銀的頭腦,沒想到突然掉進了“大坑”?!柏搨逼陂g,朱法銀從未想過償還債務。直到2016年春節(jié),朱法銀一反往常的帶一包特產(chǎn)紅糖給李某拜年,李某心領神會,當即表示120萬元的債務一筆勾銷。這樣的戲碼不是第一次上演。為了填補資金窟窿,“朱局長”曾多次以周轉為名向他幫助過的企業(yè)“借”錢,然后以投資失敗為由,拖延、哭窮,最終達到目的“免除債務”。一整套操作,他駕輕就熟。

明眼人都看得出,如此借大還小、以輕抵重甚至“空手套白狼”“把戲”的背后,是權力的“加持”和“增值”。天上不會掉餡餅,誰都不會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拱手送人。官員和商人間的“心領神會”,“領”的是商人的錢物,“會”的是官員的職務便利。權位帶來的溢出效應,使影響力將官與商緊緊地黏合在一起,結成利益共同體。如果你手握的不是資源和職位,有多少商人愿為你“鞍前馬后”,甘當你的“提款機”?朱法銀之流恰恰忘記了這一點。

清人錢泳的筆記《履園叢話》中有一段話頗有見地,“燃情有公私之別、有正邪之分。情而公,情而正,則至賢也。情而私,情而邪,則禽獸矣。可不警懼乎!”履職用權,以謀求利益、套取金錢為目的,搞歪門邪道,此情屬私,此情屬邪。官商的不正當交往,就屬私和邪之類,必須加以杜絕,從嚴整治。《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中明文規(guī)定,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用權力“增值”的副局長朱法銀最終為自己的“任性”買了單,也為廣大黨員干部敲響人生警鐘,切記“有權千萬不可任性”,自覺做到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線。

“位高者不能仗恃,權重者不可橫行”。作為領導干部,當謹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服務、為民服務的利器,決不能挪作他用,決不能用權力“增值”為個人謀取私利,必須自覺做一名“廉潔自律、風清氣正、勤政為民、敢于擔當”的好干部,用權力的“利劍”雕刻清廉人生的“雕像”。(桑植縣河口鄉(xiāng) 周俏麗)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