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犯的錯誤對不起組織、對不起家庭、對不起朋友,現(xiàn)在無比后悔、無比羞愧……”湖南永興縣財政局稅政法規(guī)股原科員鄧某軍在庭審現(xiàn)場深深痛悔?!叭齻€對不起”“兩個無比”的幡然悔悟,已經(jīng)太晚了,當鄧某軍第五次觸碰“紅線”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僅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而且淪為階下囚,令人扼腕嘆息。(來源:三湘風紀網(wǎng))
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遲。梳理報道發(fā)現(xiàn),2013年鄧某軍與妻子舉全家之力開辦公司,后因經(jīng)營不善嚴重虧損。面對債務人的逼債,鄧某軍失去了理智,開始從財源獎勵金專戶套錢緩解資金壓力。嘗到甜頭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多次采用模仿簽字、盜蓋公章等“作案”手段,屢闖“雷區(qū)”、屢踩“紅線”,履犯履悔履不改。
迷途知返,為時未晚。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有錯就改且知錯能改的就是好同志一個”??梢姡稿e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不知悔改、不肯悔改。從近年查處通報的案件來看,像鄧某軍這樣被處分后依然心存僥幸、執(zhí)迷不悟,“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干部不在少數(shù)。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旅游經(jīng)濟特區(qū)農(nóng)村工作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任某因公車私用、違規(guī)公款宴請私客等問題受到黨內(nèi)嚴重警告處分后,不到3個月,又因上班帶“彩”娛樂被查處;江蘇省某市一街道居委會會計王某傳,在受到黨內(nèi)嚴重警告處分,被免去會計職務前,短短四年時間內(nèi),受到3次黨紀處分,可謂屢查屢犯的典型。
“一之謂甚,豈可再乎?”面對曾經(jīng)犯下的過錯,鄧某軍等人本應懷著“吃一塹長一智”的覺悟,認真反思積極悔悟,避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然而,他們偏偏在警鐘敲響后仍然“不思悔改”,在組織“咬耳扯袖”后依然我行我素,不珍惜組織給予的改過自新機會,重蹈覆轍甚至墮入犯罪深淵?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給他們的膽子讓他們把紀律當兒戲?分析個中緣由,或是未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口”悔“心”不悔;或是難以舍掉利益,心存僥幸認為不會再“撞槍口”;亦或是抱著“虱子多了不癢”的心理,開始“破罐破摔”……無論何種隱秘心思,歸根到底是思想“掉鏈子”,缺乏“知恥后勇”的認識和對紀律規(guī)矩的敬畏。
古人云:“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秉h員干部若不知廉恥、心無戒懼,就沒有不敢做的事、不敢越的界,其結(jié)果不僅影響自己和身邊人,還極易帶壞一個單位乃至更大范圍的政治環(huán)境?!吨袊伯a(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二十條規(guī)定,違紀受處分后又因故意違紀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違紀受到黨紀處分后,又被發(fā)現(xiàn)其受處分前的違紀行為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應當從重或者加重處分。響鼓要用重錘,對那些屢教不改的“裝睡者”,唯有毫不留情的打板子、下猛藥,才能從思想上破除他們的心魔,讓他們徹底清醒過來。
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高度重視,重點關注此類干部,必要時需重拳出擊、嚴肅查處,提高違法違紀成本。同時,處分必須精準,執(zhí)行必須到位,對于“生過病”或是有“病兆”的干部,不僅要打針、開藥,還必須持續(xù)觀察“病情”,通過監(jiān)督提醒等方式對癥下藥,引導他們懸崖勒馬、知錯就改,重新成為好同志、好干部。(桑植縣空殼樹鄉(xiāng) 周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