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紀委監(jiān)委通報了5起惡意舉報典型。通報的幾起案例中,有的動機、目的不純,有的手段卑劣,有的重復不實舉報,將一些道聽途說、以偏概全、添枝加葉的內容進行“誣告”,不僅擾亂了紀檢監(jiān)察機關正常的工作秩序,更是損害了黨員干部的名譽,破壞政治生態(tài)、污染了社會風氣。此次,新疆紀委監(jiān)委的做法,旗幟鮮明地傳遞出追懲惡意舉報,為干事者撐腰、向誣告者亮劍的強烈信號。(1月3日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
所謂惡意舉報是指通過舉報的方式故意向行政執(zhí)法機關虛構、編造、夸大違法事實的存在,利用行政執(zhí)法行為達到其自身非法的目的。惡意舉報,不僅給國家人財物資源造成極大浪費,更是給被陷害人的名譽和精神造成不可估量的創(chuàng)傷。
最近幾個月,關于各地澄清不實舉報的相關新聞屢見報端。廣西省柳州市、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等地的類似行動,都引發(fā)了熱議。盡管其中許多案例都是區(qū)縣級紀委監(jiān)委的舉措,但其意義和影響卻無疑輻射到了本地以外,激發(fā)了廣泛的社會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各地都在開展澄清不實舉報、為干部正名的工作,但像新疆紀委監(jiān)委公開集中通報“惡意舉報”典型案例的做法,還是十分罕見的。之所以加大對惡意舉報案例的曝光力度,就是為了凈化政治生態(tài),遏制惡意舉報歪風,及時為被“污名”干部正名。
反腐敗斗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黨十八大以來成績非凡的五年,不可否認,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別有用心者故意炮制“黑材料”,羅織罪名、惡意中傷,企圖通過“踩低”別人謀私利、泄私憤。
圣賢有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那些惡意舉報、陷害他人者,必將毀人自毀,自取其禍。事實上,誣告陷害不僅是歪風邪氣,更觸碰了紀法底線?!吨袊伯a(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規(guī)定,黨員誣告陷害他人是要受紀律追究的。刑法規(guī)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法制日報》一篇文章也指出,“對于不實舉報,不能只是核實和澄清了事,還應該建立追究機制,捍衛(wèi)法紀尊嚴,不能讓別有用心的不實舉報、惡意舉報者逍遙法外。”扶正必須祛邪,激濁方能揚清。只有讓誣告者碰了釘子、挨了板子、付出代價,才能剎住歪風邪氣,形成激勵黨員干部新?lián)斝伦鳛榈恼蚍諊?/p>
曾國藩說,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公開為不實舉報的干部發(fā)聲、正名是光明正大的德績。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qū),難免會觸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必須防止心懷叵測者“告黑狀”,影響整個社會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氛圍。
“不審不聰則謬,不察不明則過”。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正面激勵,為改革干事者撐腰鼓勁,堅持“有舉必核,有據(jù)必詢,有誣必清”的原則,對有問題的干部絕不放過,對沒有問題的干部也絕不耽誤;另一方面,要著力構建誣告陷害、惡意舉報行為查處機制,倒查“誣告人”,特別是組織者、操縱者,對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等違紀違法行為露頭就打,讓不干事、亂整事、攪和事的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桑植縣河口鄉(xiāng)人民政府 周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