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上級工作安排,我和同事帶著“回頭看”工作提示,第二次以不打招呼的方式來到坼巖村開展入村督查。這次入村,相比前一次更加輕車熟路,人雖然是老熟人,村情卻又有了新變化。
深秋的夕陽略微有些刺眼,我們驅車數(shù)小時后順利到達目的地,剛到達村部我就碰上了劉大哥,一位有些憨厚的農家小伙。我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隨口問道:“看你衣服上沾滿灰塵,這是打哪兒來啊?”
“我剛從番薯地里回來,今天收了好幾袋了,番薯可以賣給我們村辦的紅薯粉絲加工廠。我家里還養(yǎng)了50幾只山羊,前段時間剛賣了4萬多塊呢。雖然我們家已經脫貧,但作為易地搬遷戶,仍然享受到了易地搬遷的扶持政策,給我家發(fā)了2頭母豬……”。
劉大哥見著我,沒等我開口問下一句,就如數(shù)家珍的說了開來,聽著劉大哥開心地說著這些年享受到的扶貧政策,在場的所有人都笑了。與劉大哥道別后,我們徑直來到了村部,并在村部會議室召開了簡短的座談會,就該村雙潮片6個組道進行硬化的訴求進行了現(xiàn)場反饋。
“人都到齊了吧!近期工作開展的怎么樣?……”寒暄幾句后,大家相繼落座。
“關于資金問題,我們后盾單位已經想了辦法,資金也有了著落,目前已硬化2公里了。今天,單位同事還專門來向村里反饋了意見,充分體現(xiàn)了對群眾訴求的重視程度!”該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書記連連說道。
“好的,剩下的4公里希望加快進度。”會上,我們進一步了解了組道硬化情況,并叮囑相關負責人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高標準的完成施工項目。隨后,我們馬不停蹄趕往紅薯粉絲加工基地,現(xiàn)場觀摩已投入一百多萬的粉絲加工廠房。
到達基地后,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映入眼簾,他們正熱火朝天的整理著剛收集過來的紅薯,紅薯不僅個頭大,顏色也很鮮艷,看著比之前5月份更優(yōu)化、更完善的廠房,我心里清楚,這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在基地廠房外,村書記向先富掩飾不住幸福的笑容向我們介紹了加工廠的運營情況。“我們收集的紅薯都來自于本村各農戶,現(xiàn)在只要我們生產的粉絲產品,經相關部門檢驗合格后就可以辦手續(xù)了。同時,我們將殘渣運往臨村用于主道邊斜坡硬化,這樣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后盾單位的幫助下,粉絲銷路也不成問題?!?/p>
結束督查,已近傍晚,兩天的督查中,我們一共走訪了20余名群眾,走訪時間雖短,未能面面俱到,但是種種景象都側面映射了坼巖人民勤勞務實、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支村兩委一班人團結協(xié)作、勇于探索的拼搏精神,駐村工作隊扎實肯干、不畏艱辛的工作作風。我也再次感受到了坼巖村在產業(yè)幫扶、基礎設施建設、就業(yè)扶貧等方面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效。
其實,干好農村工作并不難,就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只要帶著滿滿的責任心,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就一定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認同。我很欣慰在這里,扶貧政策沒有走樣,坼巖村的百姓一定會載著美麗鄉(xiāng)村夢越過越紅火。(慈利縣紀委監(jiān)委 田金琳 代炯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