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牙塔跌至高墻內,陳賢鴻的改變,要從一個“好主意”開始說起。自擔任浙工大膜水中心辦公室兼實驗室主任后的陳賢鴻,因早已熟悉了整個中心的財務和報銷流程,他的心里一直打著“小九九”,琢磨如何才能從中謀利。從陳賢鴻的個人自述中,剛開始套取經費的時候,陳賢鴻的內心非常不安。不過,又覺得都沒有被發(fā)現(xiàn),嘗到貪腐帶來的“甜頭”后,便開始用“不會那么巧”麻痹自己。久而久之,貪腐的種子終結出了令人悔恨的苦果。(來源:中國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
反觀陳賢鴻的跌落歷程,由衷感慨,歸根結底是“理想信念”和權力觀出了問題。理想信念的缺失和錯誤的權力觀,導致在一步步試水中最終身陷囹圄,高墻內的幡然醒悟,悔之晚矣。
濫用職權謀取不義之財,遲早是要還的。高校一向被視為純潔的“象牙塔”,然而現(xiàn)實中卻有個別腐敗分子違紀違法,利用手中職權,大搞貪污腐敗,破壞校園政治生態(tài),嚴重污染了這“一灣清泉”。比如,曾任嘉興市秀洲區(qū)王店鎮(zhèn)中學、王江涇鎮(zhèn)中學校長的貝建榮上任之初,頗有一番抱負,做事講原則,做人講黨性。然而,在社會復雜的人際交往中,心理方面失去了平衡,個人既耐不住寂寞,更守不住清貧,最終在“拜訪”中失足落馬;曾任嘉興市秀洲區(qū)油車港鎮(zhèn)中學校長、區(qū)教文體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張解林,利用職務之便謀起私利,大到學校工程建設,小到學生家長的“紅包”,最終晚節(jié)不保;曾任嘉興市秀洲區(qū)洪合鎮(zhèn)中學、油車港鎮(zhèn)中學校長戴國強利用職位影響精打小算盤,在工程項目上大撈油水,最終“東窗事發(fā)”精英“失算”等等,“象牙塔”內的腐敗,每個利用手中權力謀個人私利的黨員干部,在涉淺灘之初,都懷著“不會那么巧”的心理麻痹自己,卻不曾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結局。
理想信念是黨員干部立身做人“壓艙石”。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從眾多的腐敗案件中看到,很多黨員干部走上違紀違法道路,往往是“一念之差”,在“不會那么巧”中從淺灘至深海,從最初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到心安理得最終到“萬念俱灰”。然而“一念之差”到“萬念俱灰”,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信念缺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對于‘鈣’而言,身體和精神都缺一不可。身體上的鈣,主要來源于日常飲食的攝取,精神上的‘鈣’則主要來源于對科學理論的學習?,F(xiàn)實中我們看到,有的黨員干部總認為談信念太虛、談理想太遠,從眾多黨員干部的民主生活會材料中也可見普遍問題,缺乏理論學習,未堅持理論武裝頭腦。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常見于黨員干部的筆尖、口頭,卻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影響的終究是黨員干部個人的一生。
正確的權力觀是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導航儀”。俗語“蒼蠅不叮無縫蛋,無蜜不招彩蝶蜂”,不少落馬干部正是被錯誤的權力觀引入歧路,若不是黨員干部個人的思想園地生了病,怎會給他人可趁之機。落馬的干部在一朝手握權力之后,便在思想根源將權力當特權,處處趾高氣揚,甚至認為權力不用過期作廢,抓緊時間在其位謀其利,面對手中權力的“拜訪者”都是來者不拒,所送見面禮一一笑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任何時候都要穩(wěn)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正確的權力觀是黨員干部保持本色的“護身符”,方向若偏,行動必偏。錯誤的權力觀只會讓干部私欲膨脹、萌生貪念,滑向違紀違法的深淵?!鄙頌辄h員干部,要清楚權力是一件“公用品”,姓“公”不姓“私”,任何人都不能把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這是權力的本質;同時權力是一份“責任書”,意味著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始終做到責任重于泰山,堅定不移行使好人民賦予的權力才是人民公仆的本色。(劉家坪白族鄉(xiāng)紀委郭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