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撒花椒面”式的扶貧缺乏擔當

來源:三湘風紀網(wǎng) 作者:譚瓊飛 編輯:張交通 2017-09-19 09:41:45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紀委日前通報了多起涉農(nóng)扶貧領域腐敗典型案件,其中寧夏同心縣多名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因扶貧不精準、平均分配扶貧資金受到黨紀處分。(9月11日 新華社)

  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六個精準”原則,是脫貧攻堅的核心要義。像同心縣部分鄉(xiāng)村兩級干部這樣不僅不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而且還將扶貧等同于“分錢分物”,將“雙到”工程項目補助資金平均分配給全村村民,使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嚴重走樣變形,精準扶貧淪為了人人有份的“撒花椒面”,失職失責的后果十分嚴重。

  筆者認為,將精準扶貧異化為“撒花椒面”,根源在于扶貧干部的懶政和缺乏擔當。因為,一方面,精準識別、精準扶貧要求扶貧干部必須深入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努力做到因戶幫扶。另一方面,扶貧項目、扶貧產(chǎn)業(yè)的選擇和落實,也需要結(jié)合本村本地實際進行研究論證、并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所有這些,都需要做大量繁重而細致的工作。如果精準識別工作做得不到位,還容易“按下葫蘆浮起瓢”、在群眾中造成矛盾。為此,一些扶貧干部為了避免“費力不討好”,便當起“老好人”、把扶貧資金當 “花椒面”來撒。

  事實上,脫貧攻堅不能“撒花椒面”,而是要解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問題,使全體貧困群眾都能脫貧致富奔小康。這就必須要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為抓手,以實實在在的脫貧攻堅舉措,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如果一場脫貧攻堅戰(zhàn)打下來,帶來的卻是“脫貧戶比當年的建檔立卡戶還要貧困”,則絕不是脫貧攻堅所要達到的目的。為此,對于“撒胡椒面”的應付式脫貧,必須及時堅決進行糾正。

  目前,脫貧攻堅進入到后半程,此時更容易出現(xiàn)疲憊和松懈的情緒。像這種“撒胡椒面”的應付式脫貧,還有沒有其他表現(xiàn)形式,需要監(jiān)督執(zhí)紀部門進一步“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去發(fā)現(xiàn)和處理。與此同時,對于精準扶貧到位、工作認真負責、脫貧成效顯著的扶貧干部,也要從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層面強化激勵。只有做到了精準考核、精準監(jiān)督與精準扶貧同頻共振,才能推動扶貧干部真正沉下身子抓扶貧,打贏脫貧攻堅的硬仗。(雁峰區(qū)紀委 譚瓊飛)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